港珠澳大桥桥墩使用异辛基膏体硅烷浸渍剂的步骤
港珠澳大桥初步设计方案中,有两个蚝贝造型的桥隧转换人工岛,岛壁结构采用的是抛石斜坡堤。然而考虑到伶仃洋的气象、海况、中华白海豚保护、工期、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情况,抛石斜坡堤的施工方案似乎并非最佳方案,难以让人放心。一向擅长水上施工的中交人,对这两个人工岛的施工方案展开了头脑风暴。
在一次技术交流会期间,一个大胆的构想突然闪过中交集团总工程师林鸣的脑海——是否可以用大直径钢圆筒围成人工岛?他随即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汝凯和中交四航院总工卢永昌咨询设计的可行性。中交四航院随即组织精兵强将,对人工岛岛壁采用大直径钢圆筒方案进行论证和计算。由中交一航局和美国APE公司联合开发的8台APE 600液压振动锤联动振沉系统,凭借它的超大体量和超强振沉能力,在港珠澳大桥这片刚刚沸腾起来的海域,完美地完成了“天下第一锤”的首次振沉任务,世界上最大的振沉系统就此诞生。
大胆构想 人工岛设计大跨越
人工岛岛壁采用大直径钢圆筒,这在国内是第一次。没有现成的中国规范,大家就查阅日本OCDI规范、英国BS规范、香港海港工程设计手册。没有现成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就多次与负责西人工岛施工的中交一航局展开论证。渐渐的,一个采用直径22米、净距2米钢圆筒,采用液压振动锤、多锤联动的方案浮出水面。当初的大胆构想,已经成为设计施工的最优方案。
在“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投标书”中,大直径钢圆筒方案作为“岛壁结构与基坑围护结构结合的全面优化方案”提交,“钢圆筒的插入采用8台大型液压振动锤联动振沉”等成为亮点。工程中标后,在广东省交通厅组织的专家会上,该优化方案被正式采纳成为实施方案,海中人工岛设计真正实现了大跨越。
使命至上 设备选型是第一要务港珠澳大桥桥墩使用异辛基膏体硅烷浸渍剂的步骤
在明确了振沉系统性能要求后,一航局向全球发出了联合开发振沉系统的邀请。很快,美国APE公司、美国ICE公司、荷兰ICE公司和上海振中公司,四家振动锤巨头均提交了精细的实施方案。2010年7月19日至20日,一航局召开了第一次钢圆筒振动下沉方案审查专题会,四大供应商对振动锤组的偏心距、激振力、振频、联动成功实例等全方位展开了激烈讨论。在第一轮方案比选中,美国APE公司和荷兰ICE公司胜出。针对两家振动锤设备性能的优缺点,一航局再次提出了大到振沉系统总功率、同步系统可靠性,小到液压油管的种类和长度等一系列需要澄清和解决的技术难题。2010年8月17日,美国APE公司总裁率领美国打桩专家、荷兰液压锤结构专家及土壤阻力研究专家共7人到一航局进行专题交流。随后,荷兰ICE公司总裁带队在一航局进行技术交流。可见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多锤联动振沉方案备受世界专家的高度重视。
经过多次技术交流和反复论证,一航局组织技术专家13人,对美国APE公司和荷兰ICE公司提供的所有材料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计算和核查。APE公司的方案凭借振动锤技术可靠、结构便于操控、工期有保障、商务报价和服务承诺优越等条件得到一致认可。
2010年10月19日,中交集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人工岛设计施工关键技术方案审查会”。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工程院院士谢世楞等7位专家,审查了四航院的人工岛优化方案设计和一航局的人工岛优化方案施工关键技术,认为“振动下沉可行性分析的结论是可信的,振沉设备的能力有一定的富裕度,施工方案是可行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钢圆筒直径22米,最高50.5米,共120个。振沉世界上最大的钢圆筒需要足够能量的振动锤,然而目前世界上大功率液压振动锤均为近年开发,优缺点并存。要保证港珠澳大桥振沉系统技术方案可靠、施工安全、环保,并兼顾长远使用,设备选型是第一要务。为此,中交一航局成立以总工程师李一勇为组长的专题组制定方案,全面进行理论测算,并多次召开专家会反复论证。
2010年12月10日,一航局与美国APE公司正式签订了技术规格书及合同。振沉锤选型工作尘埃落定。
美国制造 融合多项中国技术港珠澳大桥桥墩使用异辛基膏体硅烷浸渍剂的步骤
单台APE600液压振动锤已有工程应用,但采用8台APE600振动锤联动振沉超大型钢圆筒却是中国人的构想。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多台振动锤的同步工作问题,即电气同步、液压同步、机械同步。专题组从最初的方案构想到严密的技术论证,倾注了大量心血。APE公司按照中方提出的技术要求,解决了多项制造和控制中的难题,包括各锤主油路等压力、偏心齿轮组装精度、同步轴加工及安装精度、8锤的同步操作(含起动、停止和调速) 等。所以,这个前所未有的庞然大物,决不是简单的振动锤组拼,而是多项中国技术、中国思路和美国高端制造业优势的融合。港珠澳大桥桥墩使用异辛基膏体硅烷浸渍剂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