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观点来看拱桥体系、梁桥体系和悬吊体系中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作用
关于未来桥型的发展,“尽管桥梁造型千姿百态,但从力学观点来看只有三大体系:拱桥体系、梁桥体系和悬吊体系。桥型一切可能的排列也只有9种,已经有8种成为现实。只有一种支承构造受拉、桥面构造也受拉的桥型还在探索之中,主要是材料问题,因为没有超轻、超强应力,超高弹性模量的材料。”
作为拱桥专家,他对拱桥发展的关注和看法。首先他希望以后能多建拱桥,“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拱桥造价比较低、能耗低、美观,它的耐久性是任何一种桥都没法和它比的。为什么现在不愿搞拱桥,就是因为设计、施工复杂。设计花时间多,设计费反而少。所以我还在这儿呼吁一下,业主、设计、施工单位要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多发展拱桥。” 桥梁的跨度是有极限的,然而许多桥型跨度目前还远未达到极限。林元培院士对此有非常精彩的评述,他说:“混凝土梁桥由于受材料性能的限制,300米的跨度已经接近极限,再推进跨度必须向混合结构方向发展。拱桥跨度向800米推进,目的是与斜拉桥竞争好的刚度。目前长江下游江面约1500米左右,近年来多是悬索桥结构。在同样的跨径下,悬索桥的造价比斜拉桥贵得多,所以斜拉桥的跨度要再次推进。目前,1088米的斜拉桥已经竞争成功,能否在1200米乃至更大跨度竞争成功?这就是斜拉桥技术进步的方向。当前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斜拉桥由于稳定问题,跨度是有极限的。目前墨西拿海峡悬索桥跨度是3000米,正在筹建中,我们应该学习追踪,认真总结其正反经验,为台湾海峡桥梁方案做技术上的准备。”
力学观点来看拱桥体系、梁桥体系和悬吊体系中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作用
“目前,建造跨度600米的拱桥时机已经成熟,但要达到1000米,难度非常大,其关键不在计算技术,而是在建造工艺和材料。”郑皆连院士说,“斜拉桥跨径突破千米大关成绩很伟大,但它的建造工艺没重大变化。而拱桥跨径要达到1000米,其建造工艺和材料必须有质的飞跃。因此,拱桥跨径的增加要比悬索桥、斜拉桥难,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力学观点来看拱桥体系、梁桥体系和悬吊体系中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作用
不论是对自身弱点的直面正视,还是对中国桥梁发展提出殷切的希望;不论是乐观自信昂扬,还是满怀忧患意识,在对院士的访谈中我们不仅能够深切感受到他们对桥梁事业的赤诚之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桥梁人正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走在由桥梁大国通往桥梁强国的长路上
铁路桥梁的技术同样发展很快,在未来的发展中,铁路桥梁需要关注哪些问题,有着什么样的需求?孙永福院士说:“首先是铁路桥梁如何适应高速和重载条件的问题。高速铁路的速度快,但是载重小;另外一种载重大,但速度不高。这两种情况对桥梁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是发展中的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其次是耐久性的问题,如疲劳、腐蚀等影响寿命的一些问题,这方面的研究也要加强。现在很多都是凭经验在做,希望今后在理论上能有些创造性的东西。”力学观点来看拱桥体系、梁桥体系和悬吊体系中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