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通道的建设方案中,“桥隧之争“早已有之。随着我国的跨越通道向海峡工程推进,引发了桥梁与隧道的持久较量。势均力敌的桥梁隧道各有优劣,难分高下,一直成为业内人士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成为本期“关注”栏目中的看点——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日益发达,交通的基础建设进展十分快速,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建造都在世界领先。尤其是经济实力日渐雄厚,许多从前只能想象而不敢奢望的工程,如三峡大坝等都已经成为事实。许多过江过海的大桥和隧道,也都修建了。长江上已经有100多座大桥,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等特大跨海连线也都成功地建造了。大家的目光正关注着更长更大的连线,渤海湾、琼洲海峡都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当然,横跨台湾海峡的连线,也是工程界常常谈及的大事情。近年大家对台湾海峡连线的兴趣愈来愈浓厚。把台湾和福建连接起来,无论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都有很明显的好处。目前连线有隧道和大桥几个不同设想,本文仅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讨论大桥连线。跨海海峡大桥中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桥梁防腐分析
大桥线路方案台湾海峡到底宜桥还是宜隧?分别就跨越台湾海峡提出桥梁和隧道两种不同的构思方案。同时,本刊记者就“桥梁篇”和“隧道篇”进行了院士访谈,诸多院士就桥梁和隧道的比选与发展,具体阐述了他们的理念。作为跨越交通阻碍的工程手段,桥隧结合,优势互补,更好地实现交通连接,会是桥隧发展的共同话题。
海峡是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的海峡。南北长约370km,最北端宽约200km,最南端宽约410km,最狭窄的位置在台湾白沙岬到福建海坛岛之间,距离约125km。台湾海峡连线的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热烈展开,有不同的隧道方案和大桥方案。当然,隧道和大桥各有优劣。日本北海道的青函隧道和英吉利海峡的隧道建成使用后,大家对隧道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由民间集资兴建的英吉利海峡隧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以借鉴。英吉利海峡隧道长度38km,1986年开工,1994年通车,耗资106亿英镑 (约1100亿元人民币) 。和台湾海峡隧道比较,只有30%的长度。英吉利海峡隧道有三个管道,中间管道是机械和安全管道,每侧单方向一个管道,只通行火车,是背负式运输。汽车必须由火车载运。对一般市民而言,有其不方便和不舒适的一面,而且,使用成本比较高。跨海海峡大桥中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桥梁防腐分析